孔子的修身智慧
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的大教育家、思想家,在我們學過的《論語》中就留下了很多的修身智慧方法,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(nèi)自省也”但是我們很多人卻很少能夠做到。
見賢思齊焉的意思就是向榜樣學習,說明孔子是重視榜樣的作用,榜樣是活教材,最能打動人,是對認知的提高和情感的養(yǎng)成都是生動具體的,在教育實踐中,孔子樹立學習榜樣,引導弟子學習。
孔子首先認為自己就是道德表率,他待人真誠,處事勇敢,對自己的要求嚴格,對待別人寬容,有理想、有追求、做事情孜孜不倦,對困難百折不回,這些都是成為弟子們成材的教學。再就是在同學中樹立榜樣,比如顏回的仁德,子路的信實等等,都是眾人學習的榜樣。
第二就是古今賢人,比如齊國的管仲和宴嬰,鄭國的子產(chǎn)等等,孔子認為都有賢德之處,都是可以學習的。
最后是學習所有有優(yōu)點的人,孔子的“三人行必有我?guī)熝伞币馑季褪菍W習一切人的有點,用以充實和完善自己,這樣學習的范圍就擴大了。
但是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真正能夠做到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(nèi)自省也”的人非常的少,真正能夠做到見不賢而內(nèi)自省的人,在看到他人的缺點和錯誤言行時就會及時轉(zhuǎn)向自身,檢查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,并能做到不貶低、嘲笑那些犯錯誤的人。